1939年,國軍長江上游江防司令部印製之抗寇戰果的專冊,資料來源為國史
館陳誠副總統檔案.除了此專冊外,另有國軍在長江上游重鎮--宜昌,所舉辦
之繳獲日軍戰利品之展場影像.
這張是抓獲,或者應該說"撿到"之日軍軍犬,由於這戰利品實在是太特別,所以
我把牠放在首張.日軍的軍犬多是引進的德國牧羊犬,聰明又忠心,直到現在這
種大狼狗,台語還是稱"軍用告",這種日本遺風沿用至今.
按國軍對日軍戰利品的重視,這條狗應該轉換身份,成了某位國軍將領的"走狗".
專冊封面.
抓獲的日軍俘虜.日軍雖對我軍民手段殘忍,但我方為強化宣傳,這些抓來的
日俘被照顧的不錯,吃飽穿暖活到日本投降.
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日俘.
負傷的日軍,綜觀抗戰歷程,日軍少有遺棄傷兵情況,可見日軍這敗仗吃的很狼狽.
他們得到的醫治應該遠優於大部份在戰場上受傷的國軍官兵.
從抗戰到內戰,負傷的國軍官兵多得不到應有的醫療,在戰場上流血過多致死,
相對於這些照顧日俘影像實在諷刺.
我相信很大一部份的日軍基層士兵對參與侵華戰爭是充滿無奈與厭惡.
奉靖戰役之戰利品.
二戰時美國以帶回戰利品回國為榮,所以發生美軍在撿到的膏藥旗上胡亂
寫上日文再高價賣給同袍以賺外快.
日軍背包.日軍單兵個裝遠優於處於農業時代的國軍,日軍屍體上的裝備
常被清掃戰場的國軍士兵搶脫一空,尤其是軍靴.
日軍的射擊水準遠優於國軍.
日軍攜帶的"精神食糧",應該比我們的"革命軍"受士兵歡迎.
抗戰影像中常見國軍官佐穿著繳獲的日軍大衣.
看起來像擲彈筒的砲彈.
中日兩軍都有對敵軍放毒的作戰記錄,惟日軍個人防護裝備跟毒氣砲彈
遠多於國軍,所以國軍受創嚴重.
我軍便衣隊繳獲戰利品.
步槍,彈袋及背包.日軍普遍配發皮製子彈袋,腰際兩個小的,各裝30發子彈,
腰後一個大的,可裝60發.而這種布彈袋反像國軍的,有拿國軍裝備充當之嫌.
日軍戰利品中最重要的物品,地圖.
日本本土來的慰勞品.
遭擊斃日軍所攜之照片文件 書信等.
日軍在中國戰場共損失四十幾萬官兵.其中過半是水土不服病死,相較於派
到太平洋作戰的日軍,在華作戰的日軍是相對幸運的一群.
帶給我軍危害最大的擲彈筒,由於便攜好用,國軍也大量仿造.
1939年12月在宜昌之戰利品展示會場.
盛況空前.
繳獲戰利品頗豐.
美軍對擲彈筒評價頗高.
能夠從日軍手上擄獲火砲是很難得的,因砲兵陣地都在第二線陣地.
九二式跟大正十一年式機槍.美軍評為垃圾.
國軍在歷次宣稱的勝利也無這麼大的繳獲.
還有銃劍術護具,這一般是不會帶到戰場,所以有可能根據點被國軍所破.
由於戰線拖的過長,需要靠空投予以補給.
以上影像來自國史館,歡迎各位自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