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十七年11月,徐州勦總招開記者會,邀請媒體及各界名流前來徐州前線,除慰勞參
戰官兵外,並向媒體展示捕獲的共軍及戰利品.這篇這就為各位介紹直列共軍戰俘前的
日軍八九式擲彈筒.
日軍有兩款擲彈筒,一為十年式,最大射程僅175公尺,1941年後由八九式取代,但部分十
年式仍留用,作為發射煙霧彈及信號彈之用.
八九式口徑與十年式同為50mm,最大射程可達670公尺,由於重量輕,兩人一組可攜行近
20發砲彈,戰術運用彈性大,非常受到歡迎.也帶給國軍及盟軍極大的威脅.
常德戰役後視察戰場的美軍顧問,他拿起擲彈筒置於膝蓋上.傳言由於擲彈筒之駐鋤造
型常使美軍誤認是安放於大腿上穩定後射擊,但實際上並沒有美軍在實際使用時折斷
自己的大腿骨.
這是聯勤應空特而開發的手持式XT-81 60mm迫擊砲,乍看下擲彈筒的運作原理與
迫擊砲一樣,但實際上完全不同.
美軍手持式60mm迫擊砲,以扣發方式擊發,國造品運用原理與其相同,但影片中似乎
沒有見到有調整火砲角度裝置,我不清楚是靠砲手經驗擊中目標或是有其他機制.
國共兩軍在抗戰時期均有仿造品.國軍仿品稱為二七式擲彈筒.
要看懂國軍準則上的圖解,通常需要有比較高的理解能力,我就完全不行.
在抗戰時,國軍對日軍帶來最大威脅的是輕重機槍,日軍對付無遮蓋掩體的輕機槍陣地,
多以擲彈筒來對付,同時國軍大部分的時間是掘壕據守,這種凌空而降的砲彈,僅需幾
發打進國軍的工事裡,就常使整條防線為之潰退.
至於對付加固的重機槍工事,日軍則以九二式步兵砲將其給轟毀,而國軍因缺乏火砲而
倚重的機槍一旦遭掀掉,也無法再行堅守.
美軍將其兩款武器評為"非垃圾等級"的日軍地面武器,對其性能予以肯定.
擲彈筒沒有像迫擊砲有調整火砲角度的裝置,我一直弄不清楚到底要如何調整射程,
書籍及網路上雖有說明,但內文咬文嚼字,越看頭越昏,但看完此片後豁然開朗,這真是
款有創意的武器.
關於擲彈筒及槍榴彈,請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