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運動後,接下來是重頭戲--國防體育.以下這些大概是國軍最早在跑"500
障礙"的影像.照片裡的士神情剽悍,精神飽滿,身體強壯,完全不同於出現在媒體上的
羸弱形象.身上的裝備武器也很齊全,代表給養充足.
制式步槍為國造79步槍.曾看過資料,抗戰勝利後第十八軍換裝美式槍械,但由於後勤
供應不穩定,美國甚為逼國府停火而禁運軍火到中國,胡璉掌第十八軍後為維持戰力
,下令將美製步槍繳回,全軍改回使用國造步槍.
這是第十八軍攻佔共軍在山東最重要的軍,政據點---臨沂所留下的影像,士兵已換回
國造79步槍.
國軍整編11師(1)
身上號碼條無法辨識是那一師.
關卡也與500障礙雷同.
這低絆網是用跨的.
這是用鑽的.
這是難度較高的攀繩.
過短牆.
衝刺抵達終點.
大概是扛彈藥競足.
手榴彈投擲.
這是在野外進行的輕兵器射擊競賽.
對空射擊測驗.
使用的是丹麥進口的麥德森輕機槍.該款機槍採用特殊的軟腳架.
傳統的機槍腳架是用重量抵消後座力,該款機槍則是在腳架上加裝緩衝器,影片
中可見其運作情況.根據火器堂堂主編撰之[抗戰時期國軍輕兵器手冊]裡介紹之
性能諸元:
槍長:1160mm,槍管長:477.5mm,槍重:9.6公斤,口徑:7.92X57mm.
上彈方式:32發單行插入式彈匣.
國府共採購3300挺,兵工署曾計劃自行量產,並向原購入圖紙,刀具,惜運來中國時
在滇緬公路遭日機炸毀.
士兵模擬在日軍施放毒氣下作戰.抗戰時期,中日兩軍均用使用毒氣彈攻擊對方
記錄.惟日軍毒氣彈數量及防毒裝備的配發率遠優於國軍.
由比利時輸入的白郎寧Fn mle 1930自動步槍.是美造M1918改良款,除口徑更改為
7.92X57mm外,還加上了手槍型握把,高低射速轉鈕,性質上已經較接近輕機槍..
影片中可見自動射擊時槍身仍能保持穩定,並可以更換槍管.
看完這些圖檔,可以知道我們服役的體能戰技訓練的科目,是遠比我們想像中要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