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輩的歐里桑們,早年一定在媒體上見過六十萬大軍這幾個字.是的,在反共抗俄的
年代,中華民國號稱擁有六十萬大軍.
六十萬這個數字,在我開始對軍事啟蒙時,悄悄的變成了五十四萬這個數字,時間好像是民
國六十幾年左右了.國軍員額雖然裁了,但我們大部分的歐里桑們應該也都只記得六十萬這
個數字,所以以其作為這些圖檔之標題.
這張照片可看到士兵們列隊參加分列式,他們肩著卡賓槍,揹負著M1945下背包.這款野戰背
包為美援品,分為上,下兩個.上背包為正方型,下背包則為橫條型,兩個結合後為一組,為二戰
美軍單兵裝備,國軍接收該背包後,可能數量不足分配,所以將其拆成兩個,分給不同單位使用
,比如我292師步8營使用下背包,而隔壁的步7營則使用上背包.
由於一拆為二,攜行量嚴重不足,照片可見士兵將軍毯折疊在背包外部,這樣奇怪的作法,下起
雨不就破壞裝備了嗎?
等到我入伍之後,規定要將軍毯打在背包裡頭,由於容量實在太小,要裝的東西又多,於是士兵
想出奇招,把軍毯剪掉一半,甚至裁成1/4,這樣不就容易擠進背包裡,又可減輕重量嗎?反正
戰備檢查又不會要求要把綑牢的裝備給拆開.
看似聰明的措施,在碰到檢驗時卻往往經不起考驗,營測驗最後一晚的宿營,三個士兵為一組
,二人雨衣搭成帳篷,另一人的雨衣則鋪地.上級命令大家拆開綑綁牢緊的背包內容物,抽出軍
毯使用,以免著涼.我那條軍毯是1/2,勉強可遮肚.鄰兵那條則是1/4,蓋在身上像條毛巾,顯得
非常可愛.
這本中華民國國軍專刊,於民國60年印制.
謝天謝地,好險我當兵已經不必參加"百戰百勝".這玩意一個不小心掉下來,重則七天
後回家,輕則換來一張退伍令.
這竿子有沒有怪怪的?再吹你三把手就可以攻頂吧!
罕見的成功嶺儀隊.應該是由教育班長選拔.60年代陸軍各單位仍會配戴部隊章.
成功嶺介壽台.上成功嶺前覺得大家好厲害,隊伍怎可以排這麼整齊.等到自己踩上去時,
才知道原來地上有標記.這標記還記得嗎?一個倒T字,烈隊時,腳掌就放在倒T字裡.
配置在軍團砲指部的八吋榴.
155MM加農砲與八吋榴為軍團砲兵火力骨幹,現多以M110A1及M109A1/2取代
那天我與好友們在現場享受震撼呀!真是過癮.
金門有聯信,馬祖有萬平.隨著駐軍日漸裁撤,恐將成絕響,請把握機會.
老式的105榴仍在陸軍作戰序列裡.
50~60年代步兵班火力,M1半自動步槍加BAR自動步槍.進入70年代後反而退步,變成
57式半自動步槍搭配命中率極低的五七甲自動步槍.
可看看這些喜劇演員示範M14步槍自動射擊時,槍口如何跳動.
陸航早期的OH-6直昇機,含飛行員僅能搭載4人,一般作為觀測之用.
由OH-6躍出的傘兵,傘兵使用M14步槍時間很短,在購入M16A1後,即將M14撥交
陸軍其他單位使用.
枯燥乏味的室內課,多講些士兵們沒興趣也聽不懂的八股教條.
空軍防砲的90高砲.四門成一連,陣地成環型狀.本連駐守於寒舍花時與空軍防砲90
高砲連營區相連,對他們遠較陸軍鬆散的軍風而羨慕不已.
撥交給陸軍當岸砲後,很多曾操作過它的弟兄或許不知道它竟然還可以機動.
操作40高砲的防砲士兵,小砲連編制好像是8槍8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