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樹林裡整備,準備參加實彈演習的裝甲兵團士兵.砲塔上兩盞探照燈是T-26B戰車
的特徵.T-26B在30年代算是頗為先進的設計.二戰開始以後,戰車的發展一日千里,
T-26B很快的就落伍.
廣為流傳的裝甲兵士兵圖檔,他們戴著義大利進口的防撞帽,現裝校保有實品.
裝甲兵團士兵均挑選學歷較高的士兵加入,素質遠優於其它單位.
檔案記載,這是民國28年3月進行的步戰砲實彈演習.
T-26B戰車蓄勢待發.
紅軍的T-26及T-26B戰車.
車頂裝有一挺DT 7.62mm機槍.前方可見CV-35槍戰車.
參與演習的步兵,排頭士兵肩扛 捷克式機槍.
抗戰前國軍槍械之定型由兵工局長俞大維先生制定規格,步槍使用98K改良款的
中正式步槍,輕機槍選定ZB-26 ,重機槍選定德國馬克沁水冷式機槍作為國軍制
式裝備,三者口徑均為7.92mm.以減少後勤負擔.
中國輸入之M35鋼盔多達30幾萬頂,直到撤退到台灣時都還在使用.早年庫存
極多,抗日電影中所出現的均為軍方撥交給中製的真貨.但隨著中製的裁撤,這些
頭盔不知所終,說不定全當廢鐵給處理掉了.
先以CV-35當前鋒,T-26B在後.
T-26B突破敵軍阻絕物.
雖說是步戰協同作戰,但仍讓戰車獨自衝擊,並無步兵伴隨.
步兵跟上
LO2705才柴油載重車,後方拖曳著由德國購進150mm重砲.
德國賓士生產 320WK,除乘載人員外,通常也用來拖曳37mm戰防砲.
春普達重機車.
邊車車殼拆掉可安裝一挺24式重機槍.
將機槍拆下作為對空防禦武器.
只認出中間這位為杜聿明將軍.右邊這位握手者似為何應欽將軍.
視察演習部隊.
通信兵演習.
相關書籍多著墨在第五軍之裝甲車輛及火砲,缺乏對這些貌不驚人,卻極其重要
的後勤裝備. 摩托車上的士兵似在架設通訊線路.
有線線路盤.
通訊車輛.
抱歉 我找不到相關資料可說明.
拍發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