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參一去參觀花防部,順道也去了"大陳故事館",館內展出大陳撤退時的史料及照片,其中有張
大陳駐軍行軍照片,行軍隊伍中前三人肩上竟扛著德造MG-42機槍.
國府在抗戰前建立的德式師,雖向德國購進大量的裝備,但步機槍仍是使用中正式步槍,捷克輕
機槍及馬克沁重機槍,並未輸入性能優異的MG-34及其改良型MG-42.綜觀抗戰及三年內戰中,
也從未有使用MG-34/42的記錄.所以該款機槍可能是內戰末期,國府軍丟失大輛重裝備及自動
武器後,透過軍火商蒐羅而來,
http://andro0918.pixnet.net/blog/post/200728413-%e6%b0%91%e5%9c%8b104%e5%b9%b47%e6%9c%884%e6%97%a5%e8%8a%b1%e9%98%b2%e9%83%a8%e7%87%9f%e5%8d%80%e9%96%8b%e6%94%be%28%e4%b8%80%29%e6%a6%95%e6%a8%b9%e7%87%9f%e5%8d%80
另有一說是盟軍分配戰利品,國府在戰後是接收日軍遺留在華裝備,並分配到數艘被日本人暗中
破壞的軍用艦艇,分配德國戰利品的說法未見任何資料記載,所以應無此事.
我在國家文化資料庫裡找到數張民國四十六年國軍在某營區操練的影像,其中竟還有士兵操作
分解結合MG-42影像,所以將其轉貼敝部落格與各位分享.
圖為士兵正在操作75山砲.
趴在近處這位士兵手中所持為2.75吋火箭筒,可看到為攜行方便,是採兩截式組合.
它的簡介及影片請移駕拙作
http://a2928796.pixnet.net/blog/post/394405868-%E5%B7%B4%E7%A5%96%E5%8D%A1%E7%81%AB%E7%AE%AD%E5%BD%88
這挺造型奇特的機槍,我一眼就認來!沒想到46年它還在國軍陣列裡.
因為在國軍歷史博物館有陳列.它是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的改良款,稱為三六式機
槍.
為適應寒帶作戰,將水冷式改成氣冷式,除了槍管加厚之外,應該要能更換槍管但我找不到相
關資料.也從未看過內戰時期國軍操作的照片.連在北京軍博館也沒有"戰利品",.所以我認為
生產數量應該不多,原因很簡單,性能不理想.
60mm迫擊砲,砲長正指揮副砲手插標桿,砲手則正在架砲.
主角來了,士兵正在拆解MG-42機槍.MG-42與國造中正式步槍同樣使用7.92子彈,
在國軍仍有大量子彈庫存情況下,其實是頗為合用的裝備.
"美國師傅"前來視察 ,大量美製裝備開始裝備國軍之後,為求子彈口徑統一化,MG-42
也勢將予以淘汰.
軍史館裡有陳列MG-42
不住雙北的朋友來此不易,我多貼幾張.
德國的工藝世界第一
金屬彈鍊.
國軍將領曾到北非戰場參訪,這是繳自德軍的MG-34.
這張就奇了,各種說法都有,但我認為應該是蘇聯送的.
MG-34!!!對岸網站說這是自國軍手上繳獲的MG-13,它是MG-34前身,國府在
抗戰期曾輸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MG13%E9%80%9A%E7%94%A8%E6%A9%9F%E6%A7%8D
當時陸軍部隊也須作登陸演練.
美式M1鋼盔及日本90式鐵帽夾雜使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