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3月,美軍將鷹式飛彈移交給陸軍操作.這是國軍繼勝利女神後接收的第二個
飛彈營,國軍將其佈署在台灣中部,估陣地位置應該是清泉崗一線.以下是當期中國陸
軍相關報導.
前飛指部長官補充:
- 國軍鷹式飛彈第二營(5-8連),共有四個飛彈連,最初第五連佈置在宜蘭頭城山上
- ,第六連佈置在瑞芳山上,第七連佈置在陽明山上,第八連佈置在照片上的台中山上。
最初的鷹式飛彈,主要是固定陣地防衛,在民國68年煉石案,買了五個機動的營式連, - 才開始有機動的鷹式飛彈連,機動連多了一個汽車排,可以載運、移動雷達與飛彈。
民國59年陸軍引進第二個力士飛彈營,佈署於中、南部地區,一直到民國65年,國軍 - 採購第二個鷹式飛彈營前,陸軍飛彈605群,很長時間都是維持兩個力士營跟一個鷹式營。
一個鷹式飛彈連有6具發射架,每架裝三枚備射彈,一具測距雷達,2個搜索雷達及
2具照明雷達,6具發射架拆成兩個排,每個排可追蹤鎖定一個目標,接戰能力優於
一次僅能對付一個目標的力士型飛彈.
1983年,我問過我在飛彈群服役的友人,鷹式飛彈可以機動否?他說可以,但車輛不夠
,僅能佈署在固定陣地.他的說法在軍事資訊豐富透明後得到驗證,美國不提供足夠的
載具.
鷹式飛彈移交影片.
飛彈連官兵操作飛彈裝填.
陸軍總司令劉安祺.
鷹式飛彈雷達系統.
儲存在洞窖裡飛彈.
至1969年,陸軍兩個飛彈營飛彈數量,力士型36具發射架,72枚飛彈.鷹式飛彈24具
發射架,飛彈232枚.
1970年後,美國再提供一個力士飛彈營,按網路資訊,陸軍最終有兩個力士營及三個
鷹式飛彈營擔任領空護衛任務.
陸軍持續採購不同時期的改良型鷹式飛彈,累積數量沒查到,相信應該超過千枚.
陸軍呈交之鷹式飛彈接訓計劃
檔案中提供飛彈第一營成軍匆促,接訓成果未臻理想.所以這次提早準備.
1960年,繼力士型後,美國同意再提供鷹式飛彈.
性能介紹.
一個飛彈營下轄一個營部連及4個飛彈連.
全營官兵共652員.
受訓人員徵選及內容.
鷹式飛彈營編制.飛彈連有連部,通信組,射擊指揮排,發射排及連火力分配
選才標準,按當時時空環境,一定要從各單位挑選精英,而相信當時被挑中者也絕對
以入選為榮,因當時這是國軍最先進的裝備.
1967年神箭7號實彈射擊.
1968年神箭8號演習.
發射架旁似為水泥掩體.不知是射控系統還是儲彈所.
同日亦進行力士型飛彈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