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尚義機場跑道頭的金西師防砲連分遣排.
這次同遊金門的俊鑫96年台海危機時在金西師防砲連服役,該師之防砲連12輛M42
防空砲車分開佈署,4輛駐守尚義機場,4輛配置於頂堡師部,上后垵連部駐守4輛,此外
該師防砲連還有一個砲班駐守外據點---41堡旁的40高砲陣地.
陸軍的M42防砲車於70年代中期進行性能提升,將原來的手動高低,方向搖桿及腳踏
擊發裝置提升為電動油壓控制砲塔,射擊手可藉由控制桿控制火砲高低,方向及擊發
射擊,整車操作人員由6人減為5人,並加裝仿傚波佛斯L70/40砲之弓型進彈器.
照片為77~80年在金東師防砲連服役的東明兄提供,東明兄表示,該師M42於76年陸續
送回台灣提升性能,砲塔改裝自動液壓系統及射控系統(弓型進彈器估計也是同時加裝)
,弓型進彈器最多可放入6個彈匣24發砲彈,但由於會有進彈不順情況,,最多就是放2個
彈匣8發砲彈.
問了俊鑫及東明,在金門有無打過空靶?他們表示受限於場域,僅實施對海邊礁石平放射擊
,M42自1958年援台,在陸軍服役近半世紀,可能均無射擊影片保存下來.
東明車長的連隊獲選為當年度國軍莒光連隊.
這是他們的駐地,碧山.東明表示,金東師防砲連兩個排在碧山,另一個分
遣排在長福里.
東明保存之剪報.
Bofors L70/40快砲射擊,影片可見其弓型進彈器,可增加持續射擊能力.
這種看起來很簡單的結構,裝在M42上就是不好用,顯見軍事裝備均有其KNOWHOW
不是外觀作的像就代表性能雷同.
上后垵營區
二級廠人員寢室.
營區裡除按流水編碼共有12座防砲車掩體外,尚有幾座供作其他用途同型掩體.
這照片可清楚辨識其結構,RC築構,上堆壘石塊層再覆土而成.
防砲掩體內部
司令台後方為戰情室,接獲AOC指示後,由此處指揮防砲車射擊.
上后垵營區早年為金西師戰搜連使用,82年後才改成防砲連駐守.
安頭分享之1980年代金門莒光連隊影片,片頭一開始即為金西師戰搜連,可能是在此
營區所拍,拍攝時間估為1983~1984年間,影片中官兵已改使用布質領章,M24前槍
射口已經封閉.
此營區有熱心人士前來整理過.
我們看這營區無感,但對在此服役者而言,可是內心澎湃,感動不已.
後方的建築物為當年中山室,民眾回收後當民宿使用,並將營區裡各樣廢棄物活加
利用.
戰車輪及40高砲彈藥箱.
一整排的藥筒作成圍籬.很具巧思.
火砲藥筒.
41堡.
T-82.20機砲拆卸後留下的水泥基座.
後方的樹林裡就是俊鑫曾待過的40砲陣地.可惜無所蹤,找不著了.
後期蓋起的人員起居營房.陣地人員不必再住在無生活設施的反空降堡裡.
國防預算漸充裕後,本就該改善人員起居空間,這不是享受,而是理該如此,讓
士兵吃好,睡好是人權基本要求.
再來去找翟山坑道旁的震撼堡,惟地型地貌改變,致無所獲.
倒是旁邊這輛M42給兩位前防砲單位的弟兄帶來歡愉.
上車把玩一番.
俊鑫平時是黑牌政戰士,上車就是左裝填手.
射擊手持握把操作砲塔追瞄,兩側之按鈕即為擊發裝置.
砲塔旋轉液壓裝置失效時壓此壓柄操控砲塔.
最後,請俊鑫提供幾張當年影像.
砲塔仍裝著M10919.30水冷機槍,忘了問他們是否射擊過?
這營區變化不大,也非常完整,俊鑫比起眾多營區遭拆毀而有家回不得的老兵來説
何其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