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七十年10月底,我剛下部隊不久就聽砲組的老兵提,在823前幾天,金防部提升
狀況等級,因獲得情資,中共的火砲全部卸下砲衣,拖出陣地,有可能再次展開砲戰...
云云.這說法我當時是有點半信半疑的.直到前年與博聞強記的參二三永裕兄同回
金門再提到此事時才確認當時確實是有這情況,永裕兄提到,當時班,排汽化爐及糧
秣等均已配發到各排組,某日當他們正在鵲山掃馬路時,師長恰坐車經過,師長下車
要大家快回連上去.
中共是否計劃再幹一場我們當然是不知道,但也說明了823這數字對我軍及共軍來
說都是個有特別意義的日子.
在823砲戰結束11年後的民國五十八年,我方情報單位向總統府呈遞了份金門當面共
軍火砲所帶來的威脅,火砲數量較823時少了點,但還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中共師承蘇聯,對砲兵的運用非常重視,砲兵編制比西方國家還大,甚有砲兵師,砲兵軍
這種將數百門火砲同時使用在同一戰場的驚人佈署.
1961年,空軍對金門當面蓮嶝及圍頭的偵照.僅節錄幾張來說明呈報予蔣總統之敵情
應該均有所本而非臆測.
國史館裡有不少空軍偵照檔案,雖然解析度不高,但勉強可辨.
共軍在823砲戰初期輕視我軍反砲戰能力,火砲都僅掘露天陣地,短射程的中小口
徑迫擊砲,加農砲甚至拉到沙灘上開砲,在遭我軍反擊損失嚴重後才邊打邊蓋砲陣
地.
圍頭角,金東當面之敵.此地有共軍砲陣地,海軍基地及雷達站,共軍在此佈署的火砲
除轟擊金東外,主要是切斷台灣對金門的運補.
圍頭共軍重砲露天陣地.重型火砲為152MM加農砲或152MM加榴砲,最大
射程可達27KM.
也是圍頭.
跟1973年至1975年在鵲山155G砲兵連服役的前輩黃大哥借用兩張昔日英姿照
,這門砲是第四砲---金鷹.
823砲戰時鵲山及前埔的155加砲及內洋的M36裝砲擔任對圍頭共砲壓制任務.
大嶝島高砲陣地.
蓮嶝,蓮河及前方的大, 小嶝島.60年代駐防於此者為共軍砲兵15師.
大嶝島上共砲幾可含蓋金門全境.
藝高人膽大的我軍飛行員最後對共軍營區來個低空掠過.
1960年代駐防於蓮嶝之共軍砲兵第15師.我軍步兵師的砲指部火力為一個團,共軍砲
兵師則約有國軍砲兵三個團火力,這是軍級統籌運用之火力,而其旗下各步兵師亦有
編制內的砲兵團,所以同等的軍力放置於戰場上, 共軍擁有的火砲數量優於國軍的.
放置於RC掩體內的152榴.
後方看似為岩塊炸出來的坑道.
很有意思, 共軍也如我方一樣有寫景圖,可惜解析度太低.
砲15師退役老兵重回舊地拍攝對岸的金門.金東山巒起伏,地勢較高,國軍有觀測之
利.
地
823砲戰我軍對共軍火砲估計.
共軍火砲砲位及射程.共軍對金門的戰略作為就是封而不登,共軍不會向我軍已
經營數十年的陣地發起傳統兩棲作戰 ,因為代價太大.只要能徹底執行封鎖,不出
數月守軍即自行崩潰.我方如為執行運補,則需出動海空軍予以掩護,而共軍則可
坐收地利之便予以截擊,我方海空軍將付出重大代價.所以金門根本是無法派大
軍駐守的絕地.
較前一年減少114門,但構築了大量陣地,隨時可再佈署.
金門的火砲威脅以逆時針方向分別來自圍頭,蓮嶝,廈門及煙墩山.大口徑的加
農砲均可阻撓我軍運補.
火砲圖例.
圍頭共軍火砲砲位.
蓮嶝區.
廈門.
煙墩山區.
曾有網友留言,駐防金門的輕航機曾於60年代飛到烈嶼上空時遭共軍火砲擊落.臉書
社群裡亦有人提到時間約為民國61~62年間,[兵器戰術圖解]劉總編表示據輕航機前
軍官確認,金門輕航機在烈嶼上空遭擊落,航機墜於廈門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