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34雲豹30mm鏈砲裝甲車,盼了幾十年,陸軍終於跟上潮流有了步兵戰鬥車了.
漢光演習中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兵器戰術圖解106期介紹了雲豹精進款M2樣車,外觀雖
與M1相似,但實際上細節已完全不同.
廠商索價過高,國軍放棄取得授權生產.海軍也該考慮引進,取代那火力薄弱的T-75機砲.
上到二樓幫大家多拍幾張.前回展出中豎在砲塔上的八方觀測儀已經移除.當時曾被評
如遭擊毀,就有如盲人,現不知是否整併在砲塔裡?現場人太多,展方人員忙著應付民眾
各樣的問題,實在是插不上嘴,下回不偷懶了,找個門路提前去參觀.
車側雜物欄.
<中國之翼>製作的影片.片庫豐富,解說專業,軍迷可多上去找片.
射控裝置仍是機密.
中科院過往沒有研發機砲砲塔及射控系統實績,雖然我認為美國人大概是客氣,但可以
經過陸軍驗證並下單生產,顯見表現獲肯定.
尖端科技雜誌對CM-34性能剖析.
https://www.dtmdatabase.com/News.aspx?id=585
再來是M1構型的81迫砲車.台灣山地多,建築物密集,迫擊砲的運用及配置是相對重要
的,各位有看過"班加西的秘密士兵"就可體會迫擊砲重要.
砲管俯仰,轉向均由電力操縱,並有彈道計算機及GPS定位,可大幅縮短射擊前準備.
底座有油壓系統可減低後座力,"盡量"不損害底盤及車輛避震裝置.
跟2015年影片相比,底座體積已有縮小.2017年時我問現場人員,有120砲構型嗎?
答案是還沒有.所以友人問我說如是120迫砲,是否換砲管即可?這真的不知道,81
砲跟120迫擊砲體積跟後座力差距非常大,不知底座是否需要重新設計?
俯拍近照.這迫擊砲軍方應該還沒下單.
中科院如能端出這種貨,陸軍會馬上雙手端上銀子,說,賣給我吧?
這是車裝迫擊砲研發典範,充滿創意,雙砲管,管末裝填,GPS再加彈道計算機,可單砲行TOT
射擊,還可砲管打平打直接目標.武器裝備的研發,貴在創意呀!
這次雷霆2000裝載的是少見的MK-45.
天弓三型,裝在發射箱裡,沒引起什麼人注目,也沒看到解說人員,更沒有搬來螢幕
播放影片介紹這中科院的了不起成就.
http://www.ncsist.org.tw/csistdup/products/product.aspx?product_Id=275&catalog=41
海劍羚飛彈,載台模型與前次看的不同,2017的就是抄方陣快砲,這次構型略有修改.
概念模仿美國海軍的RIM-116,差異是RIM-116沒有尾翼,靠彈體旋轉來保持穩定.
海劍羚無射擊驗證影片,只有動畫.而動畫則是想像.敲碗!中科院快拿試射影片出來.
海劍羚飛彈實體,我找不到人問,彈體後面這截是怎麼回事?有人給答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