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長沙會戰最後一組圖檔,來自[國家文化資料庫].這些照片註明"大戰福臨鋪".
福臨鋪,位於長沙周邊小鎮,國軍反攻追擊退卻日軍,於此和日軍展開激烈巷戰.
這些照片是難得完整之抗戰國軍攻堅情況.兩位舉起步槍朝日軍射擊的士兵,背包裡裹
著土工器具.而所謂的背包,僅是將軍毯綑綁後放入個人用品.
關於福臨鋪戰鬥,曾任52軍195師師長覃異之寫道:
https://read01.com/JRzA67.html#.WbE3800VFow
覃曾短暫過代理過52軍軍長( 前軍長趙公武與陳誠素來不合,故陳到東北主持軍政即
辭52軍軍長),在吃了幾個敗仗後遭撤職,由劉玉章接任.覃在內戰末期見國府大勢已去,
通電投共.
國軍以重機槍射擊目標.
正逐屋逐街掃蕩殘留日軍之國軍士兵.
製作小組採訪當時已經99高齡的薛岳將軍.
[一寸山河一寸血]系列,80年代曾長期在老三台播放,印象中播映時間很冷門,曾斷斷續
續看過幾次.這影片珍貴在於訪問了當時仍健在的抗日戰士.從影片及這些官方檔案的
圖檔,顯然中華民國從來不缺抗日史料,只是長期被忽視.
從這些影像來看,當時住民地裡的鬼子兵仍未全部肅清,中央社記者可是一手提著腦袋,一手
持著相機跟著部隊挺進.
被擊斃的鬼子兵.
日軍在華十幾年,共斃命約40萬人,傷病而死的佔比例很高.國府所公佈的戰報
通常與鬼子兵實際死傷差距很遠.
國軍對日軍據守的宅院展開攻勢.
聚落裡最大的宅子通常多被拿來當成指揮所,所以通常被炸的最嚴重.
這真是珍貴的影像.
真實的戰鬥場面.
在戰鬥中受傷的國軍士兵.
這算是運氣好的傷兵,國軍在戰場上常遺留大量傷兵,無法後送,只能任其死亡.
擔架隊緊急前來處理,將傷患後送.
我服役時參加營測驗,常想幾個問題.一,伙房班的卡車會比我們先到宿營地,開始埋鍋造飯
(與農業社會時代的軍隊無異),不知戰時誰給我們送便當?二,綜觀整個演習過程,我完全不
知道彈藥要如何補給?似乎身上帶的永遠打不完?三是,行軍時營部連衛生排會有擔架兵跟
著我們走,這些都是滿身菜味的二兵,感覺是菜鳥被叫來擔任這屎缺的.他們不認識我們,
我們也不認識他,更重要的是打仗時他有能力可以救人嗎?
國軍缺乏重型火砲,非常仰賴迫擊砲.對其使用亦頗有心法,與捷克式輕機槍是造成日軍傷亡
的主要裝備.
大戰之後,一片狼藉.
以英雄之姿進入城陣的國軍隊伍,軍容壯盛, 隊伍整齊.
湖南水網密佈,地形起伏,不適合機械化部隊運動.加上軍民有計劃的破壞橋樑與道路,
有效削弱日軍戰力.
日軍製作的侵華宣傳影片,民國30年時評估國軍兵力約300萬人左右.
中國人口這麼多,怎麼軍隊這麼少?一是武器有限,總不能叫民眾拿著大刀,長茅,尿桶
, 糞盆上陣.二是日軍佔領的區域都是人口較多,生產能力較強的地方.國府徵不到這
麼多兵,徵到了也餵不飽.
國軍士兵以重機槍射擊日軍.
國外收藏家展示國造二四式重機槍.這機槍留傳於世者罕,交易價格應是天價.
慶祝湘北大捷的遊行車隊.遊街的卡車上豎立著蔣委員長畫象.沒蔣的領導,中國無
法在抗戰中支撐到二戰爆發.這也是千古飯桶張學良在西安綁架了蔣之後,蘇俄阻止
中共及楊虎城殺蔣的原因.
中共視張學良及楊虎城為千古功臣,在重慶陷共後,還特地把楊的屍體給挖出來再
厚葬.
雖說是日軍主動撤退而結束戰役,但對始終處於挨打狀況的中國來說,已是場不得了
的勝利.
在長沙城郊進行的祝捷大會.
無法比對這是那位國軍將領.
引進美式操典前,三七步就是稍息.
有功戰士頒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