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戰鬥的戰車組員從車內清理出彈壳.主砲砲盾上裝著一片我不知用途的
遮蓋.副駕駛的前槍可增加對敵人步兵的殺傷,但此處為正面裝甲的軟肋,容易被
擊穿,二戰之後的戰車已取消此設計,例如M41.
<豆腐店>戰一營第三連8號車,前篇受傷的戰車組員站在戰車旁.
被中國士兵繳獲的日製94式37mm戰防砲,此砲可擊穿M3A3正面裝甲.
翻譯官身上斜掛著一把湯姆森衝鋒槍.此槍在戰後普遍配發到國軍各單位,通常由班長及
副班長使用此槍,以增加火力.共軍慣於近戰,夜戰,也是被配備較多自動武器的國軍被給
鍛鍊出來的.
向戰區前進的中國士兵.
士兵臉上露出輕鬆愉快的神情,代表他們戰志昂揚,士氣高.
似為軍官在與友軍連絡.
士兵正在挖掘工事.這似為60迫擊砲陣地.
士兵理光頭,除了容易清潔之外,在受傷時也較易處理傷口.
霸氣的郭董先打垮日軍,再把日本人引以為傲的品牌給買下!
這步槍應該有兩個上背帶環.槍背帶為皮製品,這麼高檔的東西連21世紀的國軍也用
不起.
士兵須學會在叢林如何作戰.
陷在泥沼的美軍戰車.
步兵最珍貴的財產就是雙足.
作戰中不配戴官銜,以免遭敵人狙擊手相中.
應該是砲兵的FDC
回到中國後,他們將會非常懷念當時或許吃的有點膩的牛肉罐頭,尤其是在天寒地凍的
東北.N1A與N6A在民國35年初調往東北戰場,僅僅兩年多的時間,這兩隻勁旅由風光
再到覆滅,其結局實在讓人不勝希噓.
我收集到一點這兩支駐印軍在東北的影像記錄,再逐一分享.
美軍連絡機.這是O-1?
我在金門服役時,早上下午各一次,這小飛機會沿著金門海岸線飛.飛的極低,抬頭
看好像模型玩具一般.
被擊斃的日軍,屍體已經發黑腫脹,如不速掩埋極易產生瘟疫.
文職人員.更有可能為華裔美國人,因其腳上穿著中國官兵不會使用的帆布綁腿.
吉普車上架著M1919A4.30機槍.這罕見中國士兵駕駛車輛的影像.美國人幾乎人
人會開車,這在作戰時幫助很大,除了不怕駕駛人員陣亡外,連擄俘的車輛也可拿來
自用.
印度民工整建機場.沒有機械化機具,全靠肩挑人扛.
德國萊茵金屬的leFH18 105mm榴砲,英印軍無此火砲,這是第一次入緬作戰的中國
軍隊遺留下來的.敗退時拖運不及,為免遭敵所用,將砲管給炸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