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地勤人員修好後方騰空而起的B-29轟炸機,他們幫它補好機上的高射
砲彈孔及更換起落架.
1945年4月6日,一架B-25轟炸機在廈門外海以超低空攻擊一艘日本海軍
丙型海防艦.這艘軍艦在此次攻擊中遭擊沉.
由中國基地起飛的轟炸機,阻斷日本由中國東北載運回日本本土煤炭及鐵
礦沙航線,炸沉數量龐大日本運輸船艦.
重慶近郊的防砲陣地.
此門高射砲為卜福斯(Bofors)75mm高射砲,由德國克魯伯子公司--瑞典
卜福斯廠設計生產之中口徑高砲.國軍1930年代購入28們,成立七個高砲
連,由於性能優異,又再購入相當數量.
中國士兵正在打草鞋.
駐印軍連絡官正透過翻譯與國軍指揮官討論戰情
手持卡賓槍的戰地記者與他的中國伙伴.
駐印軍的M4戰車,戰後被英軍強行要回.所以內戰期間國軍並無M4戰車.
來段彩色新聞影片,影片一開始可看到孫立人將軍英姿.
民眾從海報上得知德國已經向盟軍投降.
宣傳隊在日軍撤退後,在佈滿彈孔的牆壁上漆上宣傳畫.這些宣傳隊由
青年學生組成,他們緊跟挺進的部隊, 為士兵和民眾講課並兼任宣傳員.
成都中央軍校學生.
在修築機場工程中,民眾在河邊挑選合大小合適的鵝卵石,其他人則負責將石頭
敲碎.(40年後,我們在金門幹同樣的活)
民工奮力的拉動石碾子(壓路滾)滾過跑道, 用血肉之驅鋪築通往勝利之路.
由於缺乏現代的幫樸,地勤人員須先將汽油倒進5加侖油箱中,然後再以人工方式
將汽油灌進飛機油箱中.
這些轟炸機將執行炸毀日軍在東北重要的鋼鐵產地---鞍山.
美軍和中國民眾奮力將一架C-47從彈坑中拉出.這個機場剛由日軍手中
奪回.
這是雲南軍閥龍雲的武裝部隊---滇軍.他們戴著法式鋼盔通過閱兵台.
龍雲是當時的雲南省主席,他與中共互通款曲,寄人籬下的老蔣隱忍其親共
態度,待抗戰一勝利,立即派最精銳的第五軍將龍雲部隊解除武裝.
站在戰車砲盾前這位軍官是蔣緯國上尉,他正在駐印軍的裝甲兵基地接受訓練
蔣在德國是當山岳兵,並無涉獵到裝甲兵作戰這領域,是抗戰期間再赴美學習裝
甲兵戰術.身為二太子,蔣氏在強度極高,傷亡極重的打通中印公路作戰中,並無
任何參戰記錄.其功蹟差湖口兵變主角趙志華將軍遠矣.
提到中國裝甲兵,怎能不提瓦魯班大捷呢?
這位中國籍主持人跟這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國軍的景仰,真如滔滔江水
綿延不絕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