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廠旁的建築物,乍看是早年以石塊堆疊方式築成的舊式碉堡,但其實是完工沒多久的RC結構.
牆面上的是"花崗石二丁掛".
早年台灣無生產水泥能力,水泥均為美援得來不易,所以外島駐軍多以花崗岩塊堆疊成碉堡,
再用水泥填補岩塊縫隙及黏合,以節省水泥用量.
559梯?留字弟兄絕不是陸軍弟兄,經過數十年字蹟早就消失了.
電廠旁還有另一個坑道.
也是由岩層挖空而成.
原是作為發電機所用的油槽.
坑道為H型.
油槽洗乾淨拿來裝酒?當然不是,原結構已經拆除.
孝潭.在完全沒有重機具的年代,徒手挖潭的兵仔應該恨死這工程.
在發電廠旁挖池潭,作為火災滅火抑或冷卻發電機組?
也許只是單純做為戰備蓄水.
以水泥塊遮掩的通風口.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