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基本上如"老皮"長官所講,是土包子.單兵裝備連第三世界國家都不如.
裝備是一回事, 觀念又是一回事.
來舉個例,夾克上的肩帶,不是拿來夾"貝雷帽"或釘上階級章之用,而是在戰場上,方便用來"拖曳"受傷
的同袍.我們的長官們顯然沒想到這一層.
如果真的碰到毒氣.....這東西能保護我們嗎?
現在的裝備比從前好多了,沒看到土工器具.
有戰術肩帶了,終於了解這裝備比黃埔內褲重要.
圖片來自網路
後方有背線捲的士兵,不知是不是制式攜行裝具,當年是"土製的木架",除了背負線捲外,自動步槍兵
也用來背負一個鐵箱的子彈.
這種土造木架,在96年台海危機時,看到新聞裡,馬祖進入陣地的士兵,依然還背負著.
"匡啷".."匡啷"......金屬物品跟裝備的撞擊聲,從遠處傳來,越來越近,越來越大聲....躲在散兵坑,
砲陣地端著槍正對著從假想敵下射擊口令的本連士官兵,幾乎同時把頭轉到右邊..看到擔任本
營逆襲任務的步一連,跑步從防風林中殺出,向"敵人"展開反擊.....
這場景,距今20幾年了,印象依然清晰.
那些"匡啷....."的聲音,當過步兵的人應該都很熟悉...我們在"運動"時,吊掛在身上的裝備,會因碰撞發
出這些聲響.
古人不是說~~~銜枚疾走嗎?部隊運動應該越安靜越好,尤其是在夜間運動接敵時.這麼吵雜的聲響
想要發動奇襲,大概很難吧!
我在步兵連服役,行軍是我們強項跟專長.初進基地營時,看到中山室課表上寫著"連綜合教練".
沒下過基地的我,當然看不懂那是什麼,還誤以為是在幹訓班學的"攻防搜警".等部隊拉出門後
才曉得,原來是行軍訓練.
提到行軍,曾在準則中看過,分為三種.分別是:
戰術行軍...每小時行軍距離5公里
急行軍......每小時行軍距離6公里
強行軍......每小時行軍距離7公里
(如有記錯,歡迎留言指正.)
初期的連綜合教練,從當天往返營區開始再逐漸的拉長行軍距離....等課表上變成"營綜合教練"
那就是5天4夜的武裝大遊行了.可以說...整個的基地訓練,行軍佔了極大的比重,所以來跟大家聊聊
行軍中的趣事.
漫長又枯燥的行軍,過程已經沒記憶了,僅剩些好玩的鮮事殘存在記憶中.
<106砲>
我在中心時有個同袍,他是內湖某商專的.他應該是"42砲排"的學長,也許他們認識,就算不認識
也一定看過人,因為男生在商專裡頭,算是極少數民族.他皮膚黑黑的,名字中記得有個"秀"..?
這位雖人,中心抽籤時,跟我一起抽到292師,兩人下部隊後,又跟我分到同營,在分發時,他就不雖
了,因為他被分到兵器連.記得我們幾個分到步兵連的,還言不由衷,假情假意的跟他說~~~恭喜.
71年1月,我入幹訓班,發現他也在其中.當時還想...兵器連的怎麼也來幹訓班,入隊之後,同分隊中
竟然還有戰車群送來代訓的.那同屬步兵營的兵器連來到幹訓班,就沒什麼奇怪了.
記得他在某次的操課空檔中(當時快結訓了."雞歪"分隊長怕日後橫死於路邊,管理比較放鬆了)
他說~~~他很同情我們,因為等下基地時,我們這些步兵會走路走死,而他結訓後,將要接106砲砲長
.......到時,他是坐在吉普車上納涼,看著我們步兵慘兮兮的走個沒完..........
對於他不禮貌的言詞,只能暗幹在心中,誰叫我們自己命苦啊.
在某次的"教練"中,記得我們轉進之後,進到某地集結防禦.大家窩在"先人"早已挖好的坑洞中,喘個氣
喝個水....此時,突然聽到大家的笑聲.我回頭一看,看到一群人從防風林裡走了出來.
他們舉著幾根大旗子,旗面上漆著"箭頭",旁邊寫著~~~106砲.
原來....106砲也跟我們一樣,用"步輪"的.
在他們走過我們旁邊時,看好戲的步兵們除了大笑外,紛紛出言調侃.
~~~港梯ㄟ.....車子沒油啦?
~~~106砲注意....前方有敵戰車,趕快拿旗子戳它......
~~~加油啦...趕快踩油門,開快點啦....
.........................
金門的油料,來之不易,加上避免裝備耗損,106砲在師預測,營測驗之前,是用走的,沒車開,也沒車坐
不過...他們已經比跟我們對抗的146師(輕裝師)好多了,輕裝師沒有106砲,他們的平射砲是75無後座
力砲,同樣的,也是沒車坐,把75砲綑綁在"板行車"車移動.
還好,106砲太大支,板行軍推不動,舉根旗子權充之.
至於真正有車坐的,有時也不務正業,下篇跟大家聊我們那位到任沒多久的"阿保營長",看看他把他的座
駕當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