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電影---大戰寧滬杭.這片子是數位修復版,畫質不錯.在中國拍攝的內戰電影中,
算是還貼近史實.
共軍在渡江前基本上完成正規化,服裝統一型制,各野戰軍改編成成第一至第四野戰
軍,各縱隊改稱為軍.全軍兵員超過五百萬,裝備大量擄自國府軍隊的重裝備及火砲,國
軍面對其攻勢,已無招假之力.共軍席捲全中國已是時間的問題.
這是共軍的渡江先鋒隊,士兵清一色配發火力兇猛的自動武器.
繳至國軍美械師的布倫輕機槍.查看手上資料,僅有新一軍及新六軍這兩隻駐印軍配發
使用英制0.303口徑的布倫輕機槍.
美國對兵員及裝備佔優勢的國府軍隊在內戰中潰敗感到非常驚訝.
M1917 30A1水冷式機槍.
共軍在江北視察國軍江防,並不斷派出偵察兵至國軍陣地收取情報及捕捉國軍士兵
這一套後來繼續沿用,來對付國軍在金,馬駐軍.
我在網路上找到一位民國57年在東莒服役的空軍防砲預官的服役回憶.他在文中寫
到東莒駐軍殲滅前來突襲共軍蛙兵的精彩故事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11/28/n4021740.htm
除了民船之外共軍還動用投誠的LST進行渡江戰役.
不知其中有多少是前國軍士兵呢?
渡江戰役前,自恃船堅砲利的英軍不理共軍警告,派軍艦航行長江,結果遭來共軍一陣痛打
紫石英號被打的擱淺,前來救援的兩艦亦遭共軍密集火砲擊傷.共軍的大口逕美造105
榴並無穿甲彈,所以僅在艦體造成大面積彈痕,反倒是小口徑的戰防砲可擊穿艦體而造成
船隻損傷.
共軍在長江南岸登陸,國府守軍一觸即潰.
當軍隊士氣已潰散時,再堅強的工事也沒用.
國軍潰退時丟棄的輜重及火砲.
共軍由挹江門進入南京.
民國26年南京保衛戰.宋希廉率36師守備於此,阻止守軍逃離南京,結果與潰退的國軍
發生衝突,潰退的國軍遭自己人射殺數千人,讓攻來於此的日軍納悶這些士兵是誰所殺.
進城士兵配戴美式M1鋼盔,肩扛湯姆森衝鋒槍.華府見大量美國裝備落入共軍之手,對國民黨
政權失望之至,隔年發表"白皮書",徹底放棄國民黨,不再提供任何援助,靜待中國情況塵埃落定後
再思索未來的美中關係.
國軍士兵扯掉帽徽,成了共軍的裝甲兵.
首先攻進南京城是前國軍將領吳化文的部隊
吳化文,中國近代史裡非常出名的變節將軍,他當過軍閥,後投向蔣介石.抗戰時向日本投誠
成了偽軍.抗戰勝利後重回國軍行列.擔任96軍軍長.濟南戰役時見共軍勢無法擋,馬上宣佈
"起義"投向中共,致號稱銅牆鐵壁的濟南城防潰敗.
吳化文投共後,所部被改編成解放軍35軍,首先進入南京,衝進總統府.
卸牌,換老闆了.
空無一物的中央銀行,值錢的早已轉移至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