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這裡照過相嗎?"永美"好像在沙美,其他的沒印象.

 

 


照相館提供各式的道具及造型.

 

 


其中這張最搞笑,雖然主角一臉正經,但看到這種三軍一體的合成照,卻讓人看了忍峻不住.

 


 


 

 

記憶、影像與時間:談金門的照相館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黃脩涵

 

摘要

 

民國四十五年至八十一年因為實施戰地政務,使金門隔絕於台灣和大陸社會之外,形成孤立封閉的環境。在此服役的軍人假日無處可去,幾乎都會將所得花在金門,造成金門許多行業的興盛,照相館即是其中之一。

 

軍事部隊人潮來來去去,每一次的調動都需繳交人頭照片的狀態下,相館業者生意非常興隆。而部隊到金門、或新兵抽中「金馬獎」從中心撥補來金門下部隊,都要等退伍或移防才能回家。在當時台金電話不通,只能靠打電報和寄照片回家報平安的情況中,金門的照相館以每一次的留影紀錄台灣軍人在金門當地的生活與樣貌變化;而對軍人來說,在金門相館拍攝的相片更有著證明自身存在、和保持與台灣聯繫的意義,使得上照相館照相成為當時軍人休假時的主要娛樂活動之一。這些地理、政治與科技條件組合起來,竟能發生小小一個金門,在民國六七十年代曾擁有五六十家照相館的驚人現象。

 

在解嚴、減少駐軍、開放觀光等一連串的政策之下,往日因對外封閉而興盛的傳統照相館業者面臨全球化、兩岸政策與島上人口結構的變化、和科技更新等一波波的考驗,有些成功轉型為數位快速沖印而存活下來,更多的照相館則經不了時勢變化而面臨生存危機:走在金門的街道上,常見破敗的老相館裡兼賣小吃、酒、名產、甚至結束營業。這樣一個奇特的行業即將邁入衰敗,卻從來不曾有人做過紀錄與分析,更甚少出現相關的資料與研究。筆者藉由一個半月時間住在金門當地,每日尋訪各照相館老闆與照相師,以照相館業者的口述歷史作深入的追蹤,釐出金門照相館業的發展歷程與業者之間的連結脈絡,試圖描述這個隱藏在照相館老舊建築與氾黃照片身後的豐厚生命史。這些照相館的生命是如何開始,如何結束?照相館彼此之間的連結,和與軍人的互動呈現出什麼樣的在地風貌?在歷史與今日、影像與記憶之間,筆者將以金門的老照相館為主角,用眾多的口述歷史,分佈於金門各地的照相館樣貌,與照相師和軍人共同留下的攝影作品為研究與分析素材,在這篇民族誌中,細述他們的生命與土地、時間交織而成的故事。

 

 

 

壹、           邂逅

          

 

一、在金城,瞥見歷史的片段

夏日炎熱金城街上,窄小的巷道充斥著餐飲、名產、刻印、皮鞋、西藥房與服飾等店家,這裡是金門的政治與經濟中心,但大部分的建築、擺設與招牌卻皆顯出歲月滄桑,偶有 一兩 間嶄新閃亮的大型名產店與青春的泡沫紅茶店出現,呈現奇特的新舊交雜景象。古舊的土產藝品店、百貨店、皮鞋行的老闆都以一副懶洋洋的姿態打著盹,而毫無招攬顧客的慾望。即使空氣炙熱得令人難受,開冷氣的店面卻很少,除了幾間較為新潮的玻璃門面商店外,大家早已習慣忍耐既有的高溫而不想做任何改變,整個城鎮在大太陽下彷彿全陷入昏沉的午睡,做什麼都提不起勁。當地的年輕人似乎也看不慣這城鎮的緩慢步調,當我形容起金城這些老商店給我的感受時,有人告訴我:「因為以前賺太多,賺起來放了,所以現在生意要做不做都無所謂。」還有人說:「過去的錢太好賺了,他們還在等待那段時光回來。

 

聽著這些的述說,我不禁遙想他們口中的「以前」與「過去」。那是什麼樣的繁華光景,使這些老商店還深醉在舊日氣氛之中,又是什麼樣的歷史片段,遺留下這一場讓人不願醒來的夢?

 

    烈日下,夾雜在各種商店中,有一些奇特的招牌吸引了我,那些招牌以各種姿態呈現,卻同樣指向一個特別的行業名稱「攝影社」。在台灣,早已找不到以「攝影社」為招牌的照相館,而這樣的招牌卻散見於金門各街角落,十分令人好奇。駐足仔細觀察這些老照相館,發現他們留下了舊日的招牌、外觀與內部裝設,但卻在店內進行名產擺賣、便當小吃等營業項目,或是乾脆將門半掩,不知是否有營業的意願。相對於同區另兩家明亮熟悉的柯達連鎖數位沖印,這些古舊照相館的背後無異隱藏了許多故事,讓人想一窺究竟: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將他們孕育出來而遺留到今日?他們是否也曾於人們回憶裡的繁華夢境絢爛盛開,而在歲月的消逝中刻蝕出斑駁的老靈魂?

 

 

二、傳說中的十萬大軍、昔日富裕,與遺留下的照相館

 

    過去因身為戰略位置的特殊角色,金門相對台灣來說是個邊緣且陌生的小島。自國軍撤退來台之後至解嚴之前,金門是為了捍衛中華民國的安全而存在,從未享受過與外界相同的自由。在民國四十五年至八十一年實施戰地政務期間,金門人早已習慣了各種不合理的規定,所有建設皆以作戰為導向,生活也以受到軍事化的控制,晚上實施宵禁、夜間燈火必須遮蔽、各種能浮能飄的球類皆被禁止、收音機與電視機、照相機等都得受到管制,赴台一趟不但得申請,還要忍受不舒適的船運。與金門人同在封閉小島上的是數萬員的軍人,這些軍人離鄉背井來到這陌生之地,與親人相隔遙遠海洋,卻因台金電話不通而無法打電話回家講隻字片語,只能靠著電報與書信往返報平安。

 

  在長期無法回家而鎖留金門的情況下,軍人放假只能在金門大量消費,他們或花錢娛樂犒賞自己、或買禮物寄回台灣致念親友,所有的商家都因軍人賺進大筆財富。民國六七十年代在當地人口中更是極度輝煌的「十萬大軍」時期。當時正值台灣經濟起飛,軍人除了本身薪水不斷調高之外,更時常收到家鄉的郵匯資助。這些錢財幾乎都花在金門。而除了名產、鐘錶等軍人喜愛寄回家鄉的禮品店外,軍人放假最愛光顧的三大場所就是「撞球間、冰果室、照相館」。撞球間和冰果室為休閒娛樂場所,滿足軍人放鬆心情、抒解壓力的需求;而照相館卻扮演著奇妙的角色。軍人不但辦理或更換證件都得到照相館照相,更因為離鄉背景無法與親友見面,常需將相片寄回家鄉讓親友瞭解近況,所以對照相館十分依賴。在照相機屬管制品的當時,只有照相館才能申請牌照擁有相機,這些照相館或將相機租借給軍人讓軍人自行外拍,或請軍人在攝影室內拍攝紀念照,每間照相館皆大發利市,生意好到晚上得徹夜洗照片無法休息,也因此小小的一個金門島在全盛時期竟能滋養五六十家照相館,連許多偏僻的小鄉村都曾擁有開設照相館的回憶。

 

    民國七十年代後期,軍人數量漸減,八十一年解除戰地政務之後,更是大幅裁撤駐軍,而至今島上兵力不到四千。照相館的生存在主要客源大幅削減的情況之下,還面臨了數位科技與消費習慣改變等衝擊。在此嚴峻的環境中,十萬大軍時代遍地開花的照相館只能逐漸凋謝,而遺留下的幾許零落殘蕊,靜靜凝立街區幽然觀看時間之河,與新式連鎖數位沖印店並立,新舊相映的景象上演了過去和今日的時代、經濟與科技變遷,完整的連結了幾十年來的歷史片段。

我被街上偶見的老照相館滄桑容顏給吸引,而走入照相館的世界,好奇的探尋這一個陌生卻迷人的歷史幻境。在一再傾聽影像與照相師的絮語之中,緩慢穿梭於眾多的無邊回憶裡,試圖描繪這些曾經風華絕代的主角們,以及交織在肖像背景後的精彩故事,為我們交會而帶來的靈魂振動書寫下永恆的紀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60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