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三獅山據點.入口圈起刀片鐵絲網,這阻絕設施殺傷能力大,要非常小心,否則
除遭割傷外,還須去診所再挨針頭(破傷風)
駐軍一旦撤離,大自然會立刻反撲.將陣地埋沒於植被裡.
2013年時據點模樣,各位可比對,這也是為什麼有軍友回到自己曾經待過的
據點時,卻完全認不出來.
2013.10金門(13)
沿著高地構築的碉堡群.
山腰處射口有出入口,但我不確定是否能通往三獅山高地最頂端的觀測所,因此循上次路線
攀登而上.
出入口裝著除役艦艇拆下來的水密門,這在我服役的年代是無此物的.
到了,三獅山高地的觀測所,其內有坑道通往以下各射口及人員活動空間.
三獅山的坑道是岩構結合水泥坑道而成,類似我們的后扁長江堡.
射口寫景圖清晰可辨,可遙想昔日景象.
時代進步,駐軍不用再敲沒人記得住的警報器.
對岸的大嶝島正在抽沙造陸,擴建機場.這幾年到金門的軍友就會注意到金門沙灘流失嚴重
,許多構築灘際線的碉堡就因底部遭掏空而.
金門早年構築陣地時所需要的沙石就地取材使用海沙,但必須要沙灘面積夠大的地方才准
挖採,因為反登陸需求,灘岸越深廣,越能將登陸的敵人給困給沙灘上.
我記得當時只有本連所轄之許白灣是金門惟一的採沙場,各步兵師的運沙卡車絡繹不絕前來
載沙.
載沙卡車經過后扁連集合場.這些車輛也是我們的交通工具,隨手一攔,司機會讓我們
爬上車斗,讓我們在碧山,甚或陽宅再下車,非常方便.
觀測所旁的陣地,應該是50機槍對空哨.
右方的馬山,可見到高聳的播音牆.
坑道入口,大家跟我一起來探險.
由岩層炸出來的坑道.
坑道低矮,小心撞頭.
駐軍撤走,食物鏈消失,坑道都會很節淨.
剛在山腰上的水密門,我們決定繼續往下鑽,但找不到最底層的出口,最後又由此鑽出.
戰備水池.
坑道底處的戰備廁所.這廁所平時是不能用的,要戰時,比如砲擊時讓守軍得以有
地方解決,而不要在坑道裡隨便溺.
再見<小便入池 大便入坑>
我僅在新訓中心的廁所及二士校的茅坑見過這如廁準則,由於用字詼諧,讓人印象
深刻.我跟軍友提到有此口號時竟無人相信,認為我在胡謅,這可還我清白了.
感謝安頭犧牲色相,為我們示範大便入坑.
年代久遠的司令官訓示.
再岩層炸出主坑道後,再以水泥掩體延伸至海邊各射口.
105榴射口.
由於90高砲及五七戰防砲除役,服役至90年代後的據點多以105榴放平當作平射砲
之用,並沿襲至今.
馬祖對海防衛射擊,105榴砲射擊海面目標.
左側為九女山.這段海岸線較長,70年後築海圍堤,蓋起這勞民傷財,累死官兵的無
效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