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西安岐一線之據點及阻絕設施寫景圖,這一線的陣地及沙灘後方的反戰車壕我十餘年
前即已來觀察過,當時發表在部落格時,曾有路人說這是當地的水利設施,但旋即被金門
友人安頭打槍,謂水利設施旁設置機堡陣地要幹嘛?所以這絕對是軍事設施.
以我本身在外島服役及見識,我當然確定這是軍事設施,而且是工程浩大的反登陸陣地.
只是曾在後備軍友提問,詢問軍友們此工程何年動工及完成?有沒有軍友曾參與?但一
直沒有得到解答.所幸現社群軟體蓬勃,我想應該可以找到答案.
這幾張寫景圖清楚的描繪出這昔日古戰場--嚨口至東一點W-007至W-012一線的據
點分佈及從灘際線沿伸至據點碉堡後方之各式阻絕手段.與民國七十四年金防部司令
官宋心濂呈交予總統蔣經國先生之古寧頭戰史館落成之同一案捲,因此推估應該與戰
史館同時完工之重大工程.
GOOGLE MAP衛星照,可見到W-011及兩側及後方阻絕工事.後方的反空降樁已經剷除.
壕溝可能利用海水漲潮時倒灌入海水形成寫景圖上所謂的"漁塭".
現地與寫景圖相比不太準確,阻絕設施是在據點後方非與其平行相列.
12年前的W-011.此據點後來被片商借去拍片,濃粧豔抹後完全失去原味.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還無感,那我去中國之翼借部影片
這裡是1949年10月25日戰三團一營66號戰車在演練時的拋錨處,三輛戰車協同
201師官兵擋住了在此登陸共軍一個團,阻撓其向內陸進竄.
此處地形平坦,一馬平川,加上海灘廣闊,易攻難守,故在此構築堅強工事,將進犯之敵
拘束於此,守軍先以火砲殺傷後,戰車群再配合預備隊發起逆襲將敵軍殲滅.
W-011後方之壕溝,高牆及機堡.
當年不知有多少弟兄以人力完成此雄偉工事.
W-011裡的五七戰防砲射口.
據點大約配置兩個班兵力,由於位於沙灘上,所以無地下坑道,抗炸能力不強.
W-012.70年代外島大量重新整建的碉堡多採這種"彈頭式碉堡"設計,前窄後寬以減少
被彈面,趁敵人被困於灘際各種阻絕設施時施以最大火力殺傷,由於戰防砲無法對付已
登岸敵軍,因此敵軍突破火網登陸後,駐軍即卸下火砲砲栓往第二線陣地撤退.
W-012,當時還有海巡進駐.
金門當面之敵在1962年即有兩棲戰車.
當時惟一的兩棲戰車為蘇聯PT-76,現仍在越南,北韓等國服役中.中共在獲得此戰車後
進行仿造,並換裝口徑更大的85mm火砲,稱為六三式坦克.
與我同時期在金門服役者應該也完全不知道共軍在"福建軍區"佈署了數百輛這種可
直接下海泛渡直抵金門灘岸的兩棲戰車.所以我們72年春亦在金東狗嶼灣構築兩條反
戰車壕.
除了兩棲戰車外,當時發佈一條訊息,即中共研發成功氣墊艇,此艇可越過軌條砦等阻絕設施
直衝內陸,估計這些阻絕設施大概就是為因應兩棲戰車及氣墊艇所帶來之威脅而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