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航太展是業餘軍事迷們的饗宴,我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兩年一次的展示.這是舊瓶裝新酒
,陸,海,空三軍都不買帳的T-92 40mm快砲.
這次的展覽,軍備局將其與天箭2型陸射飛彈,射控系統,指揮中心而成之彈砲合一防空武器.
雖然火砲及飛彈均裝載於機動車輛上,但看其構型並非是野戰防空系統,而像是類似天兵系
統之類的要地防空裝備.我問了現場工作人員,這也是一彈搭兩門砲嗎?但沒有得到肯定回覆
,應該僅是概念品.台灣的國防預算有限,研發單位經常推出使用單位並不想要的裝備,實在需
要一個層級較高的單位來讓研發與各軍種進行意見整合,避免浪費資源.
很多年前軍事雜誌曾詳細介紹過T-92快砲.但其射擊影片從未公開.
該型火砲技術來源為新加坡AOS公司,最始之技術源頭不知是否源自Bofors40/L70?
關於T-92.40快砲,網路上已有詳細介紹,該案稱為"勁弩案",軍備局花了鉅資後,遭捨棄
不用,空軍選擇升級奧利崗35快砲.
但搭配35快砲之麻雀飛彈已早過服役年限,歷次實彈射擊狀況連連,從未聞空軍有購進
新彈訊息,如情況惡化下去,戰時不就有砲無彈?
雖然沒有T-92射擊影片,但我在不公開的官方刊物找到數張該型快砲試射影響像.
火砲旁架列雷達,可能為該款火砲在宜蘭大福射擊場測試砲彈初速.
越看越認為其血統源自Bofors.
Bofors 40mm/L70較早期火砲,自動化程度當然遠不如T-92.但已經比先前國軍使用
之M1 40高砲先進許多.
我很喜歡看高砲打空靶,越看越為國軍向來忽視防空火砲而擔憂.凡事抄美軍,也要掂掂自己
的斤兩.對美軍來說,天空是他們的,地面部隊幾乎永遠不必擔心敵戰機來炸射.而我們呢?
從幾個角度拍攝該門火砲.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裸露的管線?
射手操控儀,一人即可控制火砲俯仰,方向及射擊
安裝在火砲前方的目標獲得雷達及射控系統.
陸射天劍2四聯裝飛彈車及車載防空相列雷達.
中科院的影片實在有隔靴搔癢之憾.影片中可看到雷達指揮T-92快砲及劍2陸射接敵
"示意".
四聯裝劍2陸射系統.不知中科院有無能力將其與天兵系統整合以取代麻雀飛彈.
捷羚已經獲空軍採購,配置在各空軍基地
與T-82搭佩進行防空任務.看他們進入陣地到放列完成,你會認為實在是很"兩光".除了
射程短外,天劍1幾無再裝填能力,機砲採目視接敵,無法行全天候作戰.
萬劍彈.掛載於IDF上.佈署情況不詳.
軍事迷拍到IDF攜掛萬劍彈.
翔展機發表時特掛萬劍彈亮相.
這枚萬劍彈是模型,進氣口沒有開口.抵達目標上方時,彈首幾個圓孔會向外升出,以釋放子彈
,國軍無美國提供之GPS軍用碼,精度不如美軍同級武器.
當美國宣佈將出售AGM-154給台灣時,鄉民在網路上大罵,我們能自造時,美國才要賣同級
武器給台灣.這話對,也不對.萬劍彈是給IDF用的.但AGM-154是給F-16用的.
美軍裝備普遍都經過嚴謹測驗,甚有實戰經驗,所以東西雖貴還是受歡迎.另外,F-16的航程
,籌載遠勝於IDF,其被削減過的對地攻擊能力也優於經國號.
美軍如何掃平對手的防空體系
先釋放微型誘餌當成假目標,再以反幅射飛彈摧毀敵人雷達,斷其耳目,最後再用遙攻武器
掃除敵軍防空飛彈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