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蘇軍開始從東北撤軍.駐守瀋陽鐵西地區的國軍第52軍立即進城驅離
城中東北人民自治軍.但遠在數百公里之遙的長春怎麼辦?東北行營速派東北行營
參謀長董彥平將軍趕赴長春,糾集城中原偽滿軍隊,警察,保安隊及其他遊雜部隊共
約三萬餘人組成長春警備部隊,擔任長春城防,希能阻擋共軍進城,以待瀋陽的國軍
向北推進.
董彥平,原東北軍將領,曾任49軍副軍長.在東北軍中有一定的聲望,國府起用他任
東北行營參謀長,期能招納昔日舊部為國府所用.
照片中這些偽滿軍,是被國府留用的部隊.但我有一不解.日本投降後滿州國部隊
就已繳械解散,照片中這些前滿州國軍卻是服裝整齊,器械齊全,是蘇聯允許他們保留
原建制及武裝?擔任地方治安?
董彥平正聽取偽滿軍軍官解說長春防務.
窗口堆滿沙袋及戶外掩體, 這建築物或是臨時指揮部.
強化後的窗台作為射口.
戶外工事.
以磚塊堆壘的碉堡.這樣的簡陋工事僅能防禦輕武器.無法對付火砲的射擊.
1946年4月14日,將長春團團圍住的共軍向城中發起攻勢,並出動數輛戰車轟擊
守軍火力點,摧毀工事.守軍於4月18日放棄抵抗.
剛寫到戰車,沒錯,進入東北的共軍在瀋陽找到幾輛戰車,即加入這場戰鬥.
長春就此被共軍佔領,要等到1946年6月,剛運抵東北的新一軍,新六軍攻克四平使
共軍潰敗後才收回長春.
這些前滿州國軍官非常期待國府能將其納入編制, 給予番號.但僅少數能夠如願.國府
後更改政策,但為時已晚,東北國軍一如其他戰場一樣面臨兵源不足的困擾.
前滿州國士兵,士氣不論, 他們經過日軍訓練,作戰技能應有一定的水準.
檢閱長春守軍.這種臨時拼湊起來的警備部隊戰力有多少實在令人懷疑.
88式75mm高射砲.
105mm榴砲.
這些火砲未遭蘇軍破壞.
偽滿軍軍官均出自於"新京士官學校",這學校的某期畢業生中有位韓國人拿了第一名,
後來當上南韓總統,他是曾經與中華民國關係非常密切的----朴正熙.
如果國府收編20萬偽軍,這場內戰或有不一樣的結局.
他們的寢室,個人裝備置於床頭.一頂90式鐵帽,一把38式步槍,兩顆木柄手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