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戴日式鋼盔,手持美製湯姆森衝鋒槍的國軍士官.裝備服裝還算整齊,應是屬於
國府嫡系部隊.依當時國府在上海佈署的單位判斷,有可能為54軍或52軍,又以
未遭嚴重挫敗,編裝較完整的54軍較為可能.
52軍從營口撤退時,第2師所搭之客輪失火,致第2師(333師前身)幾全軍盡歿.
(照片來源:LIFE)
三大戰役之後,國府精銳幾已盡失,較完整之武裝力量僅有白崇禧及湯恩伯集團
,國府之長江岸防以白守長江中下游,湯部守長江中上游.兩個集團編制仍有71
個軍,227個師,兵員約115萬,再加上特種部隊,軍校等單位合計約204萬人,各
部隊缺員極多,每師平均約僅6000人,缺乏火砲及自動武器,加上士氣低落,面對
500萬以上,編裝齊全,求勝企圖強烈的共軍根本無法抵禦.共軍突破江防後勢如
破竹,僅在蕪湖遭楊幹才將軍率領的第20軍強烈抵抗,
南京陷落後,國軍退入上海.蔣介石責成湯恩伯以45萬大軍,憑藉堅強工事,能夠
據守上海三個月,以便搶運物資撤退.湯對戰局沒有信心,將指揮部遷至吳淞港軍
艦上,以便隨時開溜(此脫逃技倆後在廈門戰役,金門古寧戰戰役時重演).
蔣對湯部極有信心但戰局卻如湯恩伯所料,僅守了十餘天就丟掉上海,僅撤出五萬
多部隊至舟山.
前52軍第73團團長張晴光在其著作"血戰餘生"中寫到因撤退次序凌亂而損失嚴
重情況.張將軍在書中陳述京滬杭高級官員的怕死及無能及幕僚人員愚昧及無知
,將14.5萬忠勇戰士丟棄於上海,並且狠心離去.單就第52軍,遺留在碼頭的就有
一萬三千多人...其中73.74團的官兵在岸邊坐的整整齊齊竟一個也沒有上船....
中共自承如果多幾個52軍,戰局就不一樣.
國府十大敗將之首--湯恩伯.
蔣介石在1949年6月28日日記上寫道:
"想至湯部敗退損失實情,不勝悲憤。東南二十軍以上之兵力,幾乎被其送完,而彼猶自
以為不差,毫無羞愧之心。"
湯來台後對國府無信心,多次想辦法要逃至日本,但被蔣所阻.最終在1954年達成逃亡心
願,以治胃疾為由前往日本,但卻因手術失敗死在病床上.
蔣聞其死訊,冷冷的道:[死了也好....]
蔣之三大愛將,陳誠,湯恩伯,胡宗南均為浙江人,國軍精銳在這三人手上折損兩百萬人以上
,這在別的國家早該遭槍弊或革職的將領,卻屢獲蔣介石之重用,有這樣的領導人,國民黨焉
能不敗?
在上海指揮作戰的國軍將領.如果你能辨識這是那一位,麻煩請告知.謝謝!
在郊區集結的國軍官兵.
旁可見房舍及工事.
每個團體裡都有些較樂天的人.旁邊擺列的步槍似為M1917.
內戰時期使用美式步槍國軍只有派赴東北的N1A及N6A,其他都是使用M1903步槍
若為M1917,應該是美國再予以補充.
戰壕裡的士兵.
順手牽羊.內戰時期國軍軍紀極差.
戴著M35德式盔的上海警察.
國府在上海的撤退是對自己人保密,因部隊往碼頭集中,車輛載運貨物,砲兵,裝甲兵等絡
繹於途,共軍早由潛伏在市區的工作人員告知.
張晴光將軍在書中就大罵得到撤退通知僅數小時就須在碼頭集合,登船轉進...
國軍撤退,眾人皆知,只有當兵的自己不知道.
吃飯中的國軍,副食僅是泡在鹽水裡的幾片菜葉.
戴著船型帽,肩扛三八式步槍的士兵.
軍人及民眾擠兌以秒速貶值的金元券.
撤退中的軍民,他們部分是撤往廣州.
軍用物資搶運台灣.
蘇製T-26戰車.
民國26年蘇聯向中國出售了83輛T-26B戰車,編入中國第一個機械化師200師.
200師後納進第五軍,參加桂南戰役,奪回崑崙關.後編進遠征軍入緬作戰.由於戰
局失利,幾丟失所有重裝備.回國後重新整編已變成步兵師,剩下的裝甲車輛納進
裝甲總隊.
我在FB上曾看過T26B在台灣服役照片.此戰車除役後一輛也沒有留下,全送進
熔爐裡.
T26B旁還有幾輛M5A1戰車,它們優先被送來台灣.
國軍撤退來台時僅勝這些家當,自己反成了小米加步槍.
國府從太平洋戰場搜羅而來的破銅爛鐵.
拼湊組合成堪用裝備.
共軍進城了.
沒見識過共產黨厲害的上海民眾迎接新主人.
人民幣兌換金元券?
在街頭休憩中的共軍.
民眾清除國民黨留下的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