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軍第17期,民國51年5月15日發行,此書收藏於政大圖書館.畫冊封面是陸軍士
兵進行登陸演習.他們搭乘美字號搶灘.士兵身上披掛著條狀物,似為米袋?
劉安祺抵東莒島視察.
步戰協同,最近網路上有支影片,內容為1963年我國接收M41戰車經過,M41在823
砲戰後已陸續運抵台灣.
國軍射擊比賽.士兵持槍姿勢頗為怪異.這個階段的陸軍非常注重射擊,從士兵間的比
賽到以軍,師為單位的射擊競賽時常舉辦.
蔣介石總統視察第二士校.這第二士校不是為於金門那個士校,而是於民國46年在南部
成立的第二間專門培育士官的軍校.後該校併入第一士校,54年在金門成立的第三士校,
頂其缺額,改稱第二士校.
二士校核生化課.
民國45年,陸航成立.823砲戰時,自走八吋榴運抵金門.第一次對圍頭共軍砲陣地展
開反擊,陸航L-19載著砲兵觀測官擔任彈著修正任務.
天氣好時,L-19會沿著金門的海岸線飛行,以觀察對岸敵情.有時上下午會各有一趟.我常
仰著頭看那離地不到100公尺,像玩具飛機樣的輕航機.
衛武機場,衛武營前身?
美軍視察我軍山地作戰裝備.國軍在1963年聘請德國顧問來台,指導我軍山地作戰.
稱為明德專案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B7%E5%9C%8B%E8%BB%8D%E4%BA%8B%E9%A1%A7%E5%95%8F%E5%9C%98
裝備,彈藥等之攜行載具.
這就是我服役時很重要的裝備---伴行車.由砲管上之砲尾球可知這是81迫擊砲.
好友DAVID提供了幾張更清楚的照片.這是他服役於海陸的老哥.腰上的彈袋
是五七步槍彈袋,照片應拍於民國70年之前.
海陸平時也穿草綠服.
攜行量有限,持續作戰能力非常低.
對反攻大陸念茲在茲的蔣介石先生.我認為,他早知反攻無望,種種作為僅是為了場面.
為了維持這場面,國軍耗費極大的資源在外島佈署重兵.雖說美方提供了必要的武器
裝備,但仍損耗國力甚巨.如果沒有反攻大陸這包袱,台灣或許可以經濟起飛的更早.
30A1機槍.
第一士校靶場,下圖為靶溝.成功嶺及訓練中心時,極愛當靶溝勤務,因為可以偷抽煙.
等到下部隊後才知為什麼班長都不進來,因為彈頭會彈進靶溝裡.
二膽島勞軍
當時的刺槍術仍為美式刺槍,尚未改成我們熟悉的日式刺槍加美式托擊.日軍不會托擊,
好笑吧?不好笑,槍加刺刀長達一米五,用捅的就把你捅死,何須托擊?
咱們陸軍這麼熱愛刺槍術,建議重開五七步槍生產線,同時佩發加長版刺刀,以嚇死共軍!
美式刺槍
行軍訓練,國軍在內戰吃足共軍鐵板腳苦頭,部隊宿營前,派出哨兵偵巡,回報50里內無敵蹤
,部隊安心宿營後,共軍卻如天降,包圍了宿營中的國軍.
我問過周士官長,共軍難對付,還是日軍?他明快的回我,當然是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