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勇善戰的晉軍.
閻錫山留用大量日俘參與作戰,其部隊亦多更換從日軍收繳而來日械.
大戰在即,抓緊時間磨練戰技.
刺槍護具在我的年代甚為罕見,連幹訓班都未見過,更惶論其他單位.
我們當然也重視刺槍,但更注重射擊,排戰鬥及戰術行軍.
太原設有兵工廠,輕重武器及彈藥基本上可自給自足.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9/18/content_12074262.htm
西北機車廠為太原兵工廠下轄工廠之一.
該款75mm野砲曾長期作為中共禮砲.
共軍先清除城外四郊據點.晉軍雖作戰英勇,但火力,人員均居劣勢, 在經過頑強抵抗後,太原周邊
戰略要地逐一被共軍攻克.
太原三面受敵,國府僅能以空投提供補給.
水泥工事難敵兇猛砲火.
被俘士兵. 中共建政初期對國軍降俘尚算寬大對待.但1950年代發起鎮壓反革命運動後
前國軍官兵極多遭到迫害,尤其是營,團級軍官幾乎全部殺光.僥倖逃過一劫者,60年代還有
規模更大,手段更激烈的文化大革命等著他們.
冷冰器時代的深溝高壘,面對現代化火砲幾無招架之力.
太原戰役,共軍集中1300門火砲對城垣發起猛轟,戰役期間,共軍共發動七次總攻擊,團級以上戰
鬥126次,營以下零星戰鬥,幾乎每日有之.
戰鬥自1948年7月17日起,至1949年4月25日止.僅十萬眾晉軍面對三倍優勢敵軍,足足打了九
個月又九天.
如果國軍守錦州,守濟南有這個勁頭,或許中國現代史將改寫.
潛伏的共諜,詳細的描繪出守軍工事分佈圖
進入巷戰階段.
國共雙方均使用戰車部隊,這日造的破銅爛鐵型號要請阿丸幫忙鑒定.
看起來像裝甲兵學校那輛"九四式輕戰車".
雖是破銅爛鐵,但已足夠在中國耀武揚威.
什麼時候也換咱們把"金門之熊"恢復到能行駛的狀況,在金門沙灘重現當年雄風?
晉軍高階將領被共軍由太原綏靖公署押出.
搜補漏網之魚.
30軍軍長戴炳南,中將參謀長趙世鈴,軍管區參謀長張鳳翔多人,在簡單審判後,五花大綁押至
市區遊街後,"槍決示眾".
這是共軍搜查戴中將過程
http://www.cndfilm.com/special/ty/20090407/115438.shtml
國軍被俘戰車.
被擄獲的裝甲汽車.係將道奇卡車焊裝上鋼板而成.再加了這麼多重量後,可想見機動性能
一定很差,車輛也容易損壞.
大戰方歇,共軍一入城立刻有人來獻花?
因公務煩忙,來不及返回太原(機場被佔, 但開完會時機場還在國軍手中)的山西王.決定死道友,
不死貧道.就留在南京與蔣總裁長相左右.
他後來還當過短暫的行政院長,來台後"孤獨"的住在陽明山.不知他午夜夢迴時,是否會想起那些
遵守他的命令,死守太原的部屬們?
最後來部共方觀點的記錄片.
晉軍向被國府視為雜牌,有關其奮勇作戰,官方不是輕描淡寫,不然就是根本不提.悲哀的台灣人,
如果想多知道一點近代歷史,還不得不接受對岸洗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