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動用大量機艦載運國軍接收,運費,也算美援的一部分.
早年國府曾罵日本忘恩負義,謂動用大量船艦把日俘及平民送回日本,導致接收過慢為共
軍所乘.
眼看內戰越打越烈,為恐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派馬歇爾介入調停.
佔絕對優勢的國府當然不肯,直到美國祭出武器禁運手段.很熟悉對不對?美國逼南越與北
越和談也是用這招.
國府敗退台灣後,罵馬歇爾罵了幾十年才停歇.
內戰期間國府扔下的重磅炸彈.
共方經常誇大國府空軍優勢,實際情況是,國軍雖擁有大量戰機,但多為用於空戰用的戰鬥機
如P51等,飛行員所受的訓練也是空戰為主,但問題是---共軍並沒有空軍.
少量的轟炸機,B-24/25是適用於戰略轟炸,但共軍並沒有重要的工業目標及大城市可供轟炸
炸彈往共軍地面部隊扔,炸中的目標價值或許還不如炸彈本身價值.
偵察機也缺少照相裝備及判讀工具,僅能靠飛行員在高空以目視判別,成效也不大.
所以數百架戰機,在國共歷次戰役中,根本無起關鍵性作用.倒是國軍動不動就被圍,其運輸機隊
反而最忙碌.
國府空軍第一起判逃事件,劉善本駕B-24起義.
判逃原因,有這樣的說法
http://www.peacehall.com/forum/zwkl/418.shtml
共軍所使用的各式槍械.
萊蕪戰役
國府軍在此戰役中損失兩個軍,七個師,共五萬餘人.
在東北戰場,國軍早期佔優勢.
惜未能一鼓作氣將共軍趕過鴨綠江.
我實在是弄不懂,沒有火砲,也沒有火箭筒的共軍,是如何擊潰國軍的裝甲部隊???
這是在山東被殲滅的國軍第一快速縱隊配備的M3A1坦克.
胡宗南部在西北被共軍拖著繞山頭大行軍時,後方重要的補給基地蟠龍卻被共軍襲擊.
http://baike.baidu.com/view/474057.htm
共軍自製的醫療器具,很難想像在缺乏麻醉劑的情況下,傷員要如何忍耐.